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123-4567(24小时服务)

西双版纳:边境线上的美丽村寨幸福之歌越唱越响亮

  央广网西双版纳8月13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勐腊县的曼烈村和景洪市勐罕镇“三曼”村以其独特的建设模式,成为全州乃至全省的典范。

  踏着8月热辣的阳光走进曼烈村小组,一幅美丽和谐乡村的生动画卷映入眼帘,平整宽敞的柏油路延伸至各家各户,崭新的傣家竹楼整齐排列,村民活动室和洗手池、读书亭等公共区域别致精美,家家户户种满了种类各异的花卉,争相开放,迎风摇曳。

  曼烈村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满镇,中老边境一线公里,是典型的抵边村寨。该村寨是1888年从老挝勐乌迁来勐满镇建村,取寨名为曼烈(曼烈即傣语,寓意“为头人迎宾的寨子”)。这样一个位于中老边境的傣族村寨,曾经因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差而饱受诟病。然而,自2021年云南创新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曼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路面、修建排水沟、文化亭,村民们也积极响应,主动拆掉围墙、加高房屋,在房前屋后种上果树和鲜花,将昔日脏乱的村寨打造成了如今的“花园村”。

  村民岩的在回村前是一名舞蹈演员,回村后在村集体的带领下种植起了天然橡胶,收入有了大幅提升。“有时候情况好的线元。”岩的告诉记者,他如今独自一人住着一栋新式傣楼,不割胶的时间在院子内种上花草瓜果,院子门头也重新做了翻修,整个小楼焕然一新让人眼前一亮。干净整洁的小院环境也让岩的有了新的打算,“我这个小院子准备改造成一个咖啡馆,让外地的游客感受到我们傣家人的热情还有淳朴的民风习俗。如果成功了,希望也能带领我们寨子里的其他村民一起致富。”岩的说道。

  近年来,曼烈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带领村民种植集体橡胶1500亩、柚子150亩,将荒废集体土地建成边民集市等方式,盘活村级集体资产,不仅为村民找到了创新增收的新路子,也增进了与邻国老挝周边地区群众的日常友好往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如今的曼烈村,错落有致的傣式民居被整体抬高,平整宽敞的柏油道路直通各户,鲜花绿树环绕民房,各类担、耙、犁等老物件被挂在各家门口,傣家农耕文化迎面扑来。每年举办的大赶摆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傣族风情,品尝中老风味美食,购买特色手工艺品。

  与曼烈村相邻的景洪市“三曼”村则是通过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乡村振兴的新突破。“三曼”村,即曼嘎俭村探索运用的“小组团”发展模式,将地理位置邻近的曼空岱、曼空迈、曼峦站三个村民小组串联打造成为一个文旅融合综合体。

  走进“三曼”村,家家户户的院里种植着柚子、菠萝蜜、芒果、木瓜等果树,与极具傣族特色的吊脚楼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风味。 漫步在曼空岱村,呼吸着雨林鲜花散发的新鲜空气,处处鸟语花香,满目翠丽。曼空岱村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传承着傣族造纸、贝叶经、慢轮制陶技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曼空岱村通过干部进村帮、党员示范领、村民共参与的形式,诸多非遗资源“摇身一变”,成为致富增收的“金疙瘩”。傣装缝制、傣纸文创、制陶体验、射弩比拼、贝叶经刻写等非遗体验馆相继登场,搭建起了乡村旅游沉浸式体验平台,促进村民“坐在家里能创业,庭院门口看增收”,在传统文化和文旅产业中寻找到振兴发展的最佳“平衡点”,推动乡韵乡愁融入旅游服务。

  游客除了能亲自感受傣族文化外,在相邻的曼峦站村还能入住当地村民自家改造的民宿。在雨季,静在窗前,聆听雨滴与树叶碰撞出的协奏曲,独享雨林秘境的一份静谧。勐罕镇党委副书记王坏兵向记者介绍,民宿改造计划共有20户村民参与,改建完成后总计有70间房间对外开放入住。“民宿改建由村长从自家开始做带头示范,他家5月开始试运营,截至目前3个月的时间,试运营收入大约有一万二,相比以前只做传统农活来说,收入还是有所提高的。其他村民看到村长家的成果,也纷纷加入民宿改建计划中来了。”王怀兵说道。

  据了解,除民宿改建外,后期还将在村内建设完成游泳池、会议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全力将曼峦站村打造成为一个一体化旅游村,让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

  西双版纳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不仅让曼烈村和“三曼”村等边境村寨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了宝贵经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幅幸福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由:金年会旅行有限公司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金年会_金字招牌(中国)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